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迎著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東風,乘載著改革的高速列車,我們粵晟公司行駛在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上。十九大的勝利召開是黨、國家乃至關乎到民眾的一件大事。
做為跨時代的重要會議,本次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僅是每一名黨員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每一名粵晟人做好工作的思想前提。
歷史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習主席指出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意味著很多,是歷史的轉折,是承前啟后,是交替互銜。從習主席的講話中,我看到我們偉大祖國正處在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點,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從1949年的建國以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到1978年改革開放,中國人民富起來了;到2017年十九大的勝利召開,經歷了68周年,中國人民強起來了。一個偉大的民族正在復興,一個偉大的民族正在覺醒。我感受了一種歷史的責任感,我感受到了民族的自豪感,我感受到了國家的富強。
而這種"強"的背后來自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歷史和實踐無數次的證明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幸福的生活。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人民唯一的選擇和正確的選擇。
公司的發展如同國家的發展是一個道理,每一位員工必須要緊緊團結在公司董事長為核心的領導層,才能獲得更好的明天。
建筑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本次大會上,習主席對于我們基建行業有一段專門的表述。習主席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鐵、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糧食生產能力達到一萬二千億斤。城鎮化率年均提高一點二個百分點,八千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效顯著。"這是習主席對于我們建筑行業的一個定位和肯定。習主席站在經濟發展的角度上,高瞻遠矚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肩負的歷史使命,鼓勵支持大力發展民營企業,首當其沖的就是我們建筑行業。
這是時代的號召,這是前進的信號。所以,我們要抓住時代變革的機會,抓住十九大的東風,在提升自我上下功夫,做好粵晟品牌的宣傳,做好粵晟項目的品質,優化粵晟內部管理制度。
其次,習主席在大會報告中,提到幾個特別相關的詞語"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城鎮化" "一帶一路"建設等這既代表著過去,我們取得的成績,也代表未來國家堅持的方向。比如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建設,是國家長期發展的重點投入,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城鎮化"更是國家近幾年來推進的新國策,大的的方向,大的投入,持續的時間和規模都會超出我們的想象。再比如"一帶一路"更是創世紀的偉大構想,結合供給側改革,對于我們基建行業來說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打鐵還需自身硬,機會擺在我們的面前,蛋糕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如何更好的切入到國家這些大的發展規劃中,我們一定要繼續努力,自我提升,適應時代和潮流的發展。
同時,習主席在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說明中央和政府開始對于房產行業進行調控。對于我們基建行業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抓住時代的訊號,明確鞏固發展的宏觀方向。以優質的品質,更好的服務,才能在市場里立于不敗之地。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十九大的召開,必定會給我們基建行業帶來大的機遇和挑戰,作為粵晟品牌,目標打造成建筑品牌的企業,我們一定要未來的發展中彰顯新的力量。
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十九大上,習主席站在歷史發展的角度,高瞻遠矚的為我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未來前進的方向和肩負的歷史使命。作為一名企業的一員,要認真學習習主席關于十九大的報告,從思想上謹記習主席的教誨,不忘初心,從行動上立足崗位,兢兢業業,以十九大的精神為指導和依歸,做好本職工作,努力為企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多次提及創新,創新驅動是國家的重大戰略之一,我們應該要有所感觸。從一定意義上說,沒有創新驅動,就沒有中國建筑目前的全球第一。只有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所以粵晟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擁有開拓創新精神方能"擼起袖子好好干"(截自:十九大代表中國建筑董事長官慶表示)。在世界經濟、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建筑企業不能因為加大的市場壓力、不良的市場環境而怨天尤人、無所事事。建筑業經過30多年高速發展后,放緩發展速度并形成一定市場壓力,是由粗放型、外延性增長轉向內涵型、集約型高質量增長的結果。建筑市場環境的制度化、規范化,涉及建設工程領域上下游產業的方方面面,需要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才能得到根本好轉,但行業和企業的發展空間、發展潛力還是有的。當前,建筑企業首先要從自身建設及改革上下功夫,走好創新自強之道,努力實現企業發展提質增效的目標。
建筑企業還要把信息化管理作為基礎管理工作重中之重,盡快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以真正適應企業發展提質增效、產業發展現代化的需要。舉個例子:"沃爾瑪在全球的4000多家門店通過它的網絡可在1小時之內對每種商品的庫存、上架、銷售量全部盤點一遍。如此高效的管理,得益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而我們許多建筑企業雖然在信息化建設上投入大、耗時長,但離企業上實際運用、有效運用還有很大距離。因此,企業高層管理者要勇于放下權威、敢于實際運用,努力為企業內部各層面、各條塊,以及與業主方、設計方、監理方、供應方的協調管理建立起通暢的、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渠道,這里就是在企業管理方針、政策、規矩層面上應更接地氣,更加人性化方可。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建筑企業的施工方式顯得非常落后,直接滯緩了產業現代化、國際化的發展步伐。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第一個就是工業化。工業化是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最重要的"硬件",建筑企業作為工業化實施主體,其施工方式與工業化、綠色建筑的要求相差甚遠,存在"三不"現象,即創新意識不高、創新能力不足、創新動力不強,仍未改變建筑業勞動密集型、手工操作多、建設周期長、資源消耗高、標準化程度低、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應用少等方面的落后現狀。
據相關數據顯示,工業化建筑施工工期比傳統工期短35%,混凝土及鋼材損耗量、施工用水、現場技術人員均少60%,施工垃圾少80%,節省大量人力、物力。當前,建筑企業要著眼于長遠發展、外向發展以及工業化建筑施工的巨大潛力,克服短期內相關政策扶持乏力、市場需求弱小等方面不利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拓展國內國外兩大市場的背景下,有計劃、有步驟推進施工方式的創新變革,一方面盡快優化項目管理模式,提高施工人員的創新意識、管理水平、個人素質及專業技能,為工業化建筑施工提供較好的管理基礎;另一方面注重工業化建筑試點工作,不能為試點而試點,要通過有限投入的試點工作,探索建立產業現代化的質量、技術、安全等標準體系,為全面推行建筑工業化、綠色施工,實現產業現代化和產業健康持續發展,適應符合國際市場建筑施工先進要求創造有利條件。
在當前競爭日趨激烈、大浪淘沙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企業若要快速穩定健康的發展,除了創新能力外,整個企業團隊的凝聚力和協作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人說,企業與員工如山與樹,如水與魚,其實企業與員工的關系卻更似一樁婚姻。員工是企業的滴滴鮮血,是企業永恒燃燒的激情;企業是員工的生命,是員工擁有使命并為之奮斗的不息源泉。正所謂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萬眾一心,方可眾志成城。眾人劃槳開大船,企業如同船只,粵晟建設宛如一艘航空母艦,帶著自己的船隊行駛在浩瀚的商海中,以雄壯的姿態面對著各種挑戰,望粵晟實力向世人詮釋著粵晟人的精神,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明天。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愿與君共勉!